
由國家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8個部門機構共同舉辦的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果展,于6月1日-7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在這場國家最高級別的科技創新大展上,都有哪些醫療器械產品得以亮相呢?
以下為中國醫療器械統計的名單(或有疏漏,歡迎補充):
1、天智航骨科機器人
由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天智航公司、中國科學院“醫工企”聯合研發的骨科手術機器人,是國際上唯一能夠開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節段(頸椎、胸椎、腰椎、骶椎)手術的骨科機器人系統。
該系統在多模圖像配準、機器人控制、患者實時跟蹤和路徑自動補償等關鍵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通過骨科手術機器人開展手術,精確度達到0.8毫米,減少術中輻射70%以上,提高手術效率20%以上,并具有賈少失血量和術中組織創傷等優勢。
目前,該系統已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等十多家醫院使用,累計手術超過2000例。
2、安翰膠囊胃鏡機器人
由安翰公司研發生產的“膠囊胃鏡機器人”,被醫學界譽為“21世紀胃疾病檢查和內鏡發展的革命性創新”。
膠囊胃鏡不同于以往的插管胃鏡,只需喝一口水,吞下一粒普通膠囊大小的胃鏡機器人,這顆“有眼有腳”的小小機器人,就會在人體內“翻轉騰挪”,360度無死角地觀察胃部所有部位,而受檢者毫無不適感,只需15分鐘即可完成胃鏡檢查。
3、品馳腦起搏器、迷走神經刺激器
清華研制、品馳制造的腦起搏器(DBS)打破美國技術壟斷,獲批投產上市近三年時間內為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疾病患者帶來巨大幫助,總植入量近4000例次,累計為患者節支近3億元。
而由該團隊研發、主要應用于難治性癲癇治療的迷走神經刺激器(VNS)也在近期獲批準產上市,再次打破該項技術依靠進口昂貴設備、難于推廣的難題,為我國難治性癲癇患者帶來希望。
4、聯影動態多極3.0T MR與世界首臺96環光導PET-CT
聯影推出的中國首臺動態多極3.0T磁共振,實現了磁體、梯度、射頻等全部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并在此基礎上自主研發了全面的臨床和科研應用,一舉打破高場磁共振領域外資技術長達數十年的壟斷,其創新性動態磁場調節技術和多極射頻發射技術為業界首創,用于解決高場磁共振成像中最困難的B0場和B1場不均勻問題,實現了因人而異、精準調節的定制化成像。
世界首臺96環光導PET-CT則以業界最高靈敏度、業界最高分辨率及業界最大軸向視野填補國際空白,代表世界核醫學最先進水準,實現精準定量化診斷。以分辨率為例,它憑借一體化光導探測器技術,實現2.8毫米NEMA分辨率,較目前市場主流臨床PET-CT最高分辨率提升一倍,大大提高微小腫瘤早期診斷的幾率。此外,歐盟CE認證和日本JFDA認證又賦予它通行歐亞大陸的威力……
5、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及外科智能顯示系統
“海信CAS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和海信外科智能顯示系統由青大附院科研團隊與海信專家團隊共同研發,能夠將肝臟病患的CT數據變成三維的數字肝臟以指導臨床手術,在手術前從不同視角進行全方位評估、規劃和設計手術方案。這套系統解決了外科臨床手術需求的痛點,實現了數字化精準醫療。
6、眾創空間的兒童視知覺治療系統
展會上,位于濱海新區的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TjAb眾創空間(以下簡稱“TjAb眾創空間”),作為天津市首個生物醫藥類的眾創空間攜10余家入駐企業代表,在展會上通過實物、展板、模型等形式展示了本市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創業進展和最新成果。
TjAb眾創空間參展內容包括兒童視知覺治療系統、功能食品系列產品、閉環式生態大健康系統等多個主題。
7、其他
還有全球首個人工角膜等前沿生物醫用材料,上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等智能化康復輔助器具,多項科研成果已投入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