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8-31
近日,《自然》雜志刊登了一項重要研究結果: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神經及眼科陳波教授團隊使用再生療法,讓先天眼盲小鼠首見光明!
斑馬魚眼睛受傷后,其眼中的“米勒膠質細胞”會經歷“細胞重編程”,轉化為感光細胞和其他的視網膜神經元細胞,幫助其恢復視力。陳波團隊聲稱,他們促使“米勒膠質細胞”,在小鼠的眼睛里再生了一種光受體細胞。
研究人員在小鼠實驗中利用基因轉移的方法,促使“米勒膠質細胞”分裂并發育為可感光的視桿細胞,新形成的視桿細胞在結構上與普通細胞的沒有差異。此外,還形成了新突觸,使其能與視網膜內其他神經細胞溝通。實驗顯示,這種方法可讓先天眼盲小鼠獲得光明。
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視網膜神經科學項目主任托馬斯·格林韋爾稱,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哺乳動物視網膜中,將“米勒膠質細胞”重編為能夠發揮功能的視桿細胞。
得克薩斯州休斯頓大學眼科學院細胞和發育神經生物學家Deborah Otteson評價“沒有人能夠像陳波教授團隊那樣,制造出一種像光感受器一樣的細胞。”
陳波教授團隊將進一步評估這些小鼠的視覺能否應對一些簡單的日常任務,并將嘗試在人類視網膜組織中測試這一再生療法的可行性。
來源: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