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申楊發布日期:2018-09-21
智慧醫療”是未來醫療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技術的不斷完善,智能機器人在醫療業務場景內的實用價值已被初步認可,但智能機器人要完全融入醫療業務場景仍將面臨巨大挑戰。“循證數據是驗證醫療機器人臨床價值的重要標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內鏡醫師協會會長、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在9月17日于蘇州舉辦的“中國醫藥創新最具影響力品牌系列評選活動”中,談及醫療機器人的發展時說道。
胃癌是嚴重威脅我國乃至全球人民健康的惡性腫瘤。據2017年第12屆國際胃癌大會(IGCC)發布數據顯示,我國胃癌每年新發病例約為68萬例,占全球發病病例的一半左右,且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為進展期胃癌。
胃鏡篩查是預防胃癌的有效途徑,但是傳統胃鏡檢查的痛苦體驗讓大多數人“敬而遠之”。為了解決這一矛盾,世界各國企業都投身到智慧醫療——“膠囊內鏡”的研發大潮中,但時至今日只有我國“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于2013年真正進入臨床使用并獲得藥品監管部門頒發的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目前,這一技術已在全國30個省市的千家醫療機構進入臨床應用。
“支撐其順利進入臨床應用的就是循證數據。”李兆申說:“醫療器械創新必須倡導嚴肅的學術精神,要有完整的臨床研究數據作為依據。”在診斷準確性方面,經過大樣本、多中心雙盲對照實驗,“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對胃病的檢查準確性和電子胃鏡高度一致。
據悉,“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在此次評選活動中獲得“最具臨床價值創新醫療器械獎”。
來源:中國食品藥品網